科研处召开2026年广西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培育项目申报培训工作会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相关要求,强化有组织科研,全面提升中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与项目申报质量,近日,科研处召开2026年广西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培育项目申报培训工作会议。会议紧扣“部署培育项目、精准指导申报”核心,重点围绕项目培育方式、目的、选题方向、申报注意事项及文本格式规范展开系统培训,全校相关学院与职能部门中青年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首先明确了2026年广西中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培育项目的核心部署要求。科研处处长刘晓娜强调,开展培育项目是学校搭建青年教师科研成长阶梯的关键举措,旨在通过长周期、针对性支持,引导教师聚焦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前沿方向,开展原创性、应用性研究,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服务地方发展注入新动力。会议要求各部门高度重视培育项目组织工作,做好申报动员和统筹协调,形成“校-院-师”三级联动培育格局,确保项目申报质量和覆盖面。
培训环节聚焦申报核心痛点,进行精准赋能指导。在选题指导环节,着重强调选题应紧密围绕“政策导向、问题导向、应用导向”,既要基于自身研究基础,又要聚焦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防止选题出现空泛化、同质化现象;在注意事项方面,详细解读了申报条件、限项要求及科研诚信相关规定,明确禁止重复申报、多头申报等违规行为,并要求申请人如实填报研究基础与预期成果,实现“量体裁衣”式的精准申报;在文本格式规范方面,针对项目申请书的核心构成要素,详细阐述了立项依据、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经费预算等部分的撰写要求,强调文本应逻辑清晰、论证充分、格式统一,突出创新点与可行性,防止出现表述模糊、格式混乱等问题。
会议最后,针对申报工作提出了三点明确要求:其一,提升思想认识,中青年教师应以培育项目申报为契机,强化科研创新意识,主动融入有组织科研,推动教学与科研的协同发展;其二,严控申报质量,严格按照培训要求精心打磨申报材料,确保选题精准、内容详实、格式规范。各院系需做好初审把关工作,全面提升申报材料的整体质量;其三,严守时间节点与学术规范,申请人应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材料提交,坚决坚守科研诚信底线,杜绝任何学术不端行为。
此次培训会议不仅完成了培育项目的系统部署,还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申报指导,切实解决了教师在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参会教师纷纷表示,培训内容务实且针对性强,不仅明确了申报方向,还提升了科研申请书的撰写能力。他们将积极筹备申报工作,力争在2026年培育项目中斩获优异成绩,为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王雨/图)
一审:王雨
二审:聂明丽
三审:刘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