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院“海丝新趣——2023级文创产品设计课程作品展”开幕:探索“承创传”育人新路径,激活文化创新动能
11月4日,设计艺术学院“海丝新趣——2023级文创产品设计课程作品展”在南校区艺德楼8楼北展厅正式开幕。《文创产品设计》课程作为自治区一流本科课程、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以及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馆校共建课程。此次展览集中呈现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在课程中创作的百余组作品,学生们以当代设计语言重新诠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展现了在文化传承与创意转化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创新突破。
开幕式现场,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李林平、副书记林秀琪、副院长李佩、吴慧霞、杨林,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馆长廉世明,北海市博物馆副馆长蔡安珍,北海有礼品牌运营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刘君,以及师生代表共同出席,一同见证“文化育人、产教融合”理念下的又一阶段性成果。开幕式由设计艺术学院专任教师石宏伟主持。
本次展览以“海丝新趣”为主题,聚焦合浦汉代文化、北海地域风情、疍家民俗、京族哈节等多元文化资源,通过“文化深挖—创意转化—成果呈现—市场链接”的教学闭环,引导学生从地域文脉中汲取养分,运用数字技术和现代设计语言,实现文化元素的当代转译与价值重塑。
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李林平宣布展览正式开幕。
吴慧霞副院长为本次展览致词,她指出,文创产品设计课程是学院推动“文化+设计+科技”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始终贯彻“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教学理念,致力于在文化感知、创意转化、市场链接中实现育人模式的系统升级。她强调,此次展览不仅是课程教学成果的展示,更是学院“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和“承—创—传”进阶式培养路径的具体实践。
课程教师代表刘馨回顾了课程从选修课发展为校级一流课程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历程。她指出,依托“馆—校—企”协同育人平台,课程不断强化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与前瞻性,推动学生作品从概念构思走向产品落地,部分成果已实现IP转化并投入市场,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创”一体化的育人成效。
学生代表黄祝焱分享了其团队以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馆藏文物为灵感,将马座陶灯、兽面铜铺首等元素转化为兼具文化内涵与实用功能的设计作品。她表示,文创设计不仅是视觉表达,更是文化认同与价值传递的过程,展现了新时代设计学子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与创新力。
此次展览不仅是课程成果的集中呈现,更是学院持续推进“文化创意人才进阶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节点。近年来,学院围绕“文化强国”战略与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持续优化“馆—校—企联动、承—创—传递进、展—产—销链接”的教学生态,推动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创新实践深度融合,形成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
随后,与会嘉宾与师生共同观展,并围绕作品创意、文化内涵与市场应用等展开深入交流。
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文化+设计+科技”融合发展路径,拓展协同育人平台,强化学生文化素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塑造,为地方文化创新与产业升级持续注入青春智慧与设计动能。
摄影:毛琦帅、黄和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