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菜单

传媒艺术学院2025级学生在涠洲岛开展写生特色综合实践教学活动

来源:传媒艺术学院 责编: 文玉 发布时间:2025-11-21 浏览量:184

为深化实践教学改革、锤炼学生专业核心能力,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10月27日至11月14日,传媒艺术学院组织2025级数字媒体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新生分两批次赴涠洲岛开展写生和采风特色综合实践教学活动。

 

作为传媒艺术学院实践育人的核心标志性活动,此次涠洲岛写生特色综合实践教学打破传统课堂围墙,将专业理论与海岛独特的火山地质景观、渔家文化实景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在沉浸式观察与创作中挖掘自然肌理与人文底蕴,为后续专业学习积累了鲜活素材。

实践期间,传媒艺术学院依托“日间实景教学+夜间集中复盘”的双重指导模式,推动两个专业精准发力、各展所长。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以火山地质公园、南湾码头等核心点位为创作基地,学生或蹲坐礁石间勾勒线条,或携带设备采集海岸线动态影像,细致捕捉椰林光影、落日归帆的瞬息变化。带队教师穿梭于各写生点,针对构图偏差、色彩冷暖把控等问题现场示范,手把手指导创作技巧。夜间评画会上,教师逐一点评当日作品,既肯定创意亮点,也精准指出线条、构图等不足,帮助学生理清“观察—提炼—重构”的完整创作逻辑。学生产出了大量写生作品,采集了丰富的动态影像素材,为后续数字创作筑牢基础。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以“声音寻根·文化传声”为核心方向,深入红色广场、鳄鱼山景区等兼具人文底蕴与自然特色的地标开展实践。针对文化古建筑与自然景观,学生专项开展“自然解说+实景摄影”的双项实战训练——即兴解说时兼顾历史脉络与景观特色,同步优化摄影构图以匹配声音叙事;在革命遗址前,大家通过实地调研厘清历史背景,以沉浸式朗诵演绎先烈事迹,让情感表达更具感染力。这种实景创作模式,既扎实锤炼了语言把控、现场应变等专业能力,更让学生在文化浸润中深化了使命感,实现了专业能力与价值认知的双重提升。

此次实践教学活动始终以“思政引领”为核心抓手,将专业创作与价值塑造深度融合。传媒艺术学院党总支精心策划“以青春之志缅先烈,用数字之笔担使命”主题党日活动,特邀马克思主义学院黎晓岚教授在红色广场开设现场思政课。黎晓岚教授结合涠洲岛海防历史讲述先辈奋斗故事,学生们认真聆听、踊跃互动,深入探讨了艺术应该如何承载红色记忆等话题。课后,大家瞻仰红色雕塑、敬献鲜花,并围绕“讲好红色故事”展开研讨。此外,学生还自发开展了“海岛清洁卫士”志愿服务,并通过“创意接龙”“声音剧场”等团建活动凝聚团队力量,切实强化了社会责任意识,深化了红色传承思想。

此次涠洲岛写生特色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不仅是一次专业技能的锤炼之旅,更是一场自然美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之旅。学子带着画笔、镜头与话筒深入其间,既在自然奇观与人文印记中捕捉创作灵感,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实景创作能力,更在山海浸润与文化探寻中涵养艺术初心,强化责任担当。未来,传媒艺术学院将持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拓展优质实景实践基地、搭建多元展示交流平台,以更扎实的育人举措,全力培养兼具过硬专业能力与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艺术人才。